“链”查包養行情式发展为枣阳乡村振兴破题起势_中国网

作者:

湖北省枣阳市,英雄辈出之地。这里是汉光武帝刘秀故里,也是航天英雄聂海胜的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这片土地生生不息。

虽是丘陵岗地,耕地面积有限,却有全年生产25亿斤以上粮食的重任在肩,多年粮食产量居全省县市第二位。

不惧困难,勇挑重担。2022年10月,枣阳市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包養。同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这是历史的机遇和挑战。枣阳,如何在端稳饭包養碗的前提下,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开发出更高质高效的农业,让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更和美?

襄阳市委常委、枣阳市委书记孟艳清提出:“以强县工程为抓手,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契机,把握重点、精准发力,健全生产、加工、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不断激发乘数效应和‘化学反应’,提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效力效能。”

忽如一夜春风至,一花引来万花香。紧盯乡村振兴中人才、产业、村庄建设等关键环节发力,如“链”式的发展成为扇动枣阳乡村全面振兴的“蝴蝶翅膀”。

雁归来 落后村蜕变成示范村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人才从哪里来呢?在枣阳村庄的所见所闻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枣阳市王城镇松岗村过去因为交通不便,渐渐衰败成“空心村”。今天的松岗村,绿树成荫,风景宜人,游客不断,村民的菜园子成了“香饽饽”。

松岗村的变化和几位枣阳籍品牌餐饮企业负责人回乡创业息息相关。王国静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在武汉已经经营了5家知名餐饮店的王国静接受邀请回到松岗村创业。经营的“双湖园”餐厅主打家乡菜,家乡丰富的绿色农产品资源正是企业发展所需。王国静先后投资1000万元疏通了村里的沟渠和池塘,带领村民美化村庄环境,建设了一批生态菜园。

用“乡情”吸引人才回归,是枣阳市解乡村振兴人才之渴的关键一招。枣阳市启动“英才雁归”计划,畅通渠道引导能人回乡、企业家入乡,并营造出让他们留得下、能创业的环境。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春暖雁归来”。一批能人、企业家回到枣阳,还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将曾经的落后村发展成乡村振兴“示范村”。

盛夏里的枣阳市熊集镇九龙村,柏油路干净整洁,宅院整齐有序……一幅景美、村净、物丰、民富的乡村田园美景图尽收眼底。谁能想到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污水横流、杂草丛生,村级债务高达180多万元。改变始于“火车头”之变。自本地小有名气的建筑老板姜平超回村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不仅带领村民还清了债务,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将村庄建设成了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类似的例子在枣阳不一而足。火车跑得快,还包養得车头带。抓住“火车头”这个关键,枣阳在乡村振兴中悄然实现了头雁领航、强雁跟飞、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

强加工 小品种发展成大产业

在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像桃子这样的“土特产”,报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挖潜,也能激发出乘数效应。

枣阳以产桃闻名,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0万亩左右,但桃的加工业几乎为零,且品种单一,农户常常为销售发愁,效益低下。8月,当记者再次到枣阳几个产桃大镇时,农户种桃纯收入已跃升至4000元以上/亩,桃子根本不愁销,有的甚至论个儿卖,10元/个。全市桃产业产值也提高到25亿元以上,增长的势头还在持续。

效益之变的背后有枣阳桃加工业从零到1的突破。瞄准短板,2022年-2025年,枣阳市财政每年拿出8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并印发重点农业产业链考核方案及支持农业产业振兴奖补办法等文件,从产业谋划、加强领导、强化考核、政策支撑等方面,全面推动重点农业产业链向纵深发展。

在此背景下,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枣阳起航。有将玉米须等药食同源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成保健品的湖北妍琪生物科技,还有以枣阳桃为原料加工桃汁和酸奶桃罐头的华百氏。同样专做黄桃深加工的枣阳兴达食品投产不到一年时间,销售额就突破1亿元,其中一款“帝乡果”牌黄桃罐头去年上市便脱销。“原料好、加工工艺先进,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去年,公司生产的黄桃深加工产品出口美包養網国、俄罗斯等国家。”兴达食品董事长欧利成介绍。

有了农产品加工业“零”的突破,农户的桃子也从过去“等着卖”变为今天“抢着买”。据粗略估算,一家黄桃加工企业就可带动桃农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

向“桃”挖潜不止于此。在品牌打造、品种选育上,枣阳也下足了功夫。“枣阳皇桃”区域公共品牌培育计划启动后,枣阳连续多年举办推介会,宣传推介“枣阳皇桃”地理标志产品。并制定实施生产技术规程及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以销定产,不断调优品种。

小品种有大能量。在枣阳市平林镇采访时,记者看到农户摘完桃子后,又将桃树流出的桃胶(俗称“桃花泪”)卖到了镇里的盛唐种植专业合作社,仅桃胶可收入1000元/亩。“合作社通过色选、烘干、打磨自动化流水线作业,将农户采摘的桃胶加工成像‘金琥珀’一样圆润剔透的保健品,目前一年产值150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罗文说。

一只桃串起的不只是生产和加工,每年3月的桃花节、桃花诗会等农文旅融合活动,带“火”了一批农家乐。相伴桃全产业开发成长起来的还有庞大的以桃园管理、桃子包装、电商销售等为服务内容的第三产业。

全发力 从土堆里长出乡村公园

昔日废弃的土堆,今朝化身市民喜爱的乡村遗址公园;原本破败的城郊村落,而今也成了周末游玩好去处……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一头系着乡村绿色发展,一头连着城市居民需求,怎样才能平衡两端实现开发价值最大化包養網?“以‘两山’理念为指导,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手段,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域推进枣阳和美乡村建设。”枣阳市市长孔令波表示。

全域推进不是千村一面,需要找准定位、挖掘特色,量体裁衣。枣阳市吴店镇舂陵村是一个千年古村,至今还留有柿子园、烽火台等舂陵起兵古文化遗址。在村庄规划中,枣阳市充分保护该村历史文化资源,将其开发成旅游资源。走进村里,汉文化特色神韵扑面而来,粉墙黛瓦的农舍,每一幅墙绘都是一段历史故事。现代文明与古文化在这里有机融合,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村民也将民居改造成民宿和农家乐,种地之外多了一份旅游收入。

不是所有的村庄都有文化价值可挖掘。枣阳市南城街道办事处惠岗社区就是典型的普通城郊村。该村立足区位优势,充分挖掘村庄生态和乡土价值,将村里的菜园、果园建设成了教育研学和休闲采摘基地。有传统手艺的居民也抓住商机,改造自家房屋,先后开办了豆腐坊、馍馍坊、手绣坊、酒坊等小产业,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

上述文化和区位优势,枣阳市吴店镇三里岗村都不具备。但枣阳市引进擅长休闲农业的能人蔡红伟返乡,为村庄发展引入人才“活水”。“刚进村时,很荒凉,村里很多土墙茅屋,因为年久失修都倒塌了,还有很多古树也无人看管。”蔡红伟把这些土堆和古树当成了宝,联合村委会和镇里一起规划设计,围绕废土堆和古树,将村落建设成乡村遗址公园。并依山就势,将原来无人居住的民舍改造成风格各异的民宿。现在,三里岗村已形成了远近闻名的艺术文化创意休闲度假村落。

如今,行走在枣阳城乡之间,和美乡村如繁星般闪耀,似一道道光,点亮了乡村振兴的未来之路。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